本刊记者
2021年9月8日

Asia's Top 1000 Brands 2021 中国香港100强品牌榜单

Campaign中国独家:Asia's Top 1000 Brands 2021 亚洲1000品牌排行榜 中国香港100强品牌榜单公布

Asia's Top 1000 Brands 2021 中国香港100强品牌榜单

Campaign亚太公布中国香港100强品牌榜单,这是此前公布的 亚洲1000品牌排行榜 研究项目的一部分( Asia's Top 1000 Brands)。今年香港地区的榜单变化非常大。与去年相比,至少17个品牌迅速上升,闯入前100名。

尽管前五名保持相对稳定,但是有三个品牌(雀巢、屈臣氏和明治)跌出了前10名,被谷歌、强生和耐克所取代。

前十名中,亚洲1000品牌排行榜排名第一的三星,今年在中国香港再次排名第一,松下击败苹果位居第二。索尼和香奈儿连续第三年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。日立和飞利浦排名略有上升,雀巢和明治分别下降至第13位和第14位。

屈臣氏排名大幅下降12位,跌至第20位。这与品牌在 Asia's Top 1000 Brands榜单上的表现类似(从第34位跌至第68位)。屈臣氏旗下的零售品牌百佳(ParknShop)今年则保持了同样的排名(第47位)。

已经更名为DFI零售集团(DFI Retail Group)的Dairy Farm(牛奶集团)旗下品牌的排名迅速上升:万宁(Mannings)上升32位至第21位,惠康(Wellcome)上升10位至第48位,7-Eleven上升10位至第39位,美心上升11位至81位,宜家香港上升4位至第17位。母公司Dairy Farm排名则跌至第112位。

 

SK-II在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内地的品牌营销活动似乎非常奏效。今年品牌在香港地区的排名上升了53位,至第91位。与此同时,品牌在中国内地的排名也上升了30位,至第90位。

在香港本地市场,可口可乐排名大幅下滑,从第12位跌至第41位,旗下瓶装水品牌Bonaqua也被挤出出前100名。

过去一年在香港市场,迫于疫情压力,许多品牌特别是餐饮业加速数字化转型,不断改进手机点餐,提升客户体验,推广会员计划。其中麦当劳的排名上升了9位,至第34位,而星巴克的排名上升了18位,至第12位。

麦当劳和星巴克品牌都强化了手机点餐和自助取餐功能。去年,香港麦当劳改进了手机应用程序,吸引了超过200万人注册。过去两年,星巴克在香港本地市场频繁推出会员营销活动,通过更加本地化的食品和饮料提升客户体验。

MaLogic联合CEO、香港大学商学院客座副教授Royce Yuen(袁文俊)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星巴克的“转型”。首先,星巴克“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品牌,但它会抓住每一个机会融入当地社区。”他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本地食品,比如月饼和香港人发明的鸳鸯(咖啡和英国茶混合饮品)。其次,星巴克是一个能够“同时带给你身体刺激(咖啡中的咖啡因)和精神提升(精神振奋的感觉)的品牌。

外卖应用程序和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餐饮业的运营方式。各大品牌推出手机应用程序订餐。越来越多的中小餐馆则加入了外卖平台。

Deliveroo(第27位)和Foodpanda(第28位)首次跻身香港地区100强品牌榜单。两家公司都在不断加强本地化策略,与当地餐馆和杂货供应商密切合作。另一款外卖应用Uber Eats排名147位。

一些社交媒体应用在上升(微信上升9位至第29位,Instagram上升21位至第72位),而其他应用则在下降(WhatsApp下降10位至第35位,Facebook下降43位至第82位)。

此外,在香港市场,疫情之下,索尼Playstation(上升38位至第63位)、任天堂Switch(上升51位至第76位)、Netflix(上升39位至第77位)等游戏机和流媒体品牌的排名集体上升。

完整内容欢迎点击阅读英文版:Hong Kong's Top 100: Brands with deeper digital connection dominate

来源:
Campaign Asia

相关文章

刚刚发布

1天前

群邑智库发布2024《今年,明年:中国媒体行业预测》

本次夏季版报告预计,今年国内广告花费增速将年同比增长14.0%。六大数字巨头增长贡献率达76%。

1天前

电通集团发布《消费者愿景2035:从洞察到前瞻的时代》

电通集团发布全新报告,参与2024夏季达沃斯,助力于塑造未来经济格局的政策与策略。

2天前

阳狮集团赢得百胜餐饮集团中国区媒介账户

Campaign独家消息: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结束了与群邑集团在中国市场长达 26 年的合作关系,将其价值4亿美元的媒介账户转入阳狮集团。

2天前

联合国呼吁大型科技公司减少程序化广告以遏制错误信息传播
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科技巨头正视其产品的影响力,并采取行动打击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。